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驰 范瑞恒 通讯员 丛丽
今年4月19日,当拿到“胃癌晚期,不具备手术条件。”这个诊断结果时,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许喆难以置信。
(资料图)
“男儿有泪。”当天晚上,许喆失眠了,过往经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浮现。2002年参加公安工作,先后破获各类刑事案件千余起,侦破命案百余起,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近千人,守护着一方平安。
从警21年来,许喆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、个人三等功2次,受到嘉奖5次,被评为天津市特级优秀人民警察。
“当刑警,除暴安良,伸张正义,我做到了。”擦干眼泪继续向前,许喆觉得实现了人生价值,此生无悔。
冲锋在前
“当警察,就是要办案。”走上刑侦岗位的许喆利用业余时间翻阅支队历年的案卷,遇到疑难问题就追着老民警请教学习办案技巧要领。
许喆的师父、滨海新区公安局刑侦支队政委李辉评价:“胆大心细,这小子天生就是干刑警的坯子。”
多年前,一名男子驾驶一辆满载汽油桶的面包车扬言纵火。接报警后,许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穿着便衣的许喆主动与嫌疑人对话周旋,稳住嫌疑人情绪。
在弥漫着强烈汽油味的现场,许喆一边靠近一边与嫌疑人大声交谈,在他的劝说下嫌疑人逐渐趋于平静。然而,就在许喆与嫌疑人只有一步之遥时,嫌疑人再次狂躁起来,在车内疯狂摔打手机。许喆配合现场警力形成包围圈,牢牢地将嫌疑人驾驶车辆控制在原地。几分钟后,嫌疑人发动满载汽油的汽车意图闯出包围圈,许喆与其他队员果断出击,成功将嫌疑人制服。
“狭小的空间里装满汽油,如果发生爆炸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回想起当时的场景,许喆还是有些后怕,“但是‘冲锋号’已经吹响,顾不得那么多了。”
柔情办案
多年前,天津市发生一起命案。根据线索,确定犯罪嫌疑人王某已逃往上海。许喆与同事们连夜奔赴上海,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,将王某抓获。
起初审讯时,王某拒不招供。许喆了解到,王某老家在吉林,其父亲罹患胃癌,由于王某经济困难,导致其父亲未能及时做手术,病情恶化。于是,许喆转变审讯思路,从王某家人入手,“我父亲可能年都过不去了,他爱吃猪头肉,我都没办法给他买。”王某的一句话触动了许喆。
“天津到你家不到1000公里,你出不去,我去。”许喆告诉王某,你把作案过程交代清楚,其他的心愿我去帮你完成。
“许队,谢谢你。”王某失声痛哭。
几斤猪头肉,一箱奶,几提水果,一些米面油……“大爷,我是您儿子的同事,他工作出色被选派到外地学习,过年无法回家了,我们来看看您。”许喆与同事来到王某老家,看望王某父亲。
“犯罪嫌疑人虽然说有可能犯了错,但是也要和他们‘交心’,把他们当成知心的朋友,才能打消抵触心理,如实供述犯罪行为。”许喆认为,在公正严明的执法中多一点温度、多一点人文关怀,比惩罚更能直抵人心。
家中过客
从警21年,许喆是妻子眼中的匆匆过客。儿子出生,他着急抓捕犯罪嫌疑人。父亲住院,他在外地办理重大案件……
2014年中秋节前夕,经过侦查,许喆发现了一起重要案件嫌疑人的踪迹。许喆与同事连夜驱车赶赴吉林,于次日早上8时左右抓获了该案的两名主犯。
主犯到案后,领导建议许喆返回天津休整几天再继续侦查。许喆拒绝说:“案子一天拿不下来,我就一天不能松心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里,许喆与同事辗转外省多地,将该案的另外两名嫌疑人抓获。直到确认该案所有嫌疑人全部落网,他因连续奋战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才终于有了一丝宽慰。
从警21年来,许喆的世界里,危险多于安逸,奔忙多于团聚,但他从未后悔过当初的选择。
听说许喆患了重病,他的同事们很担心,而许喆却表现得很平静。他说,生病是一次“机会”,是多年来他与妻儿相伴最长的时间,也算弥补了曾经的聚少离多。
关键词: